为什么中国烂片不断呢?
第一,喜欢宏大叙事,凡是宏大叙事,倡导这个,宣扬那个,歌颂那个的,基本必烂。
第二,导演小看,轻视观众。意思就是说,导演想到一个创意,用了那陈年的脑瓜子一下,然后就觉得这创意太棒了,观众肯定会夸我的!我看过目前这两年所有的电影都是这个问题,就那桥段,导演自己看完不觉得没意思么?多无聊啊!他为什么就觉得观众会觉得好看呢?因为他觉得他品味高,观众用不着那么高的品味,怕观众看不懂!姜文的《你行你上》,我看到的是导演的轻视观众,你以为你整两句东北话,说的挺有劲儿观众就掏钱了?
这事首先你得看成本,这片子的成本有多低大家有目共睹,整个剪辑都没怎么给过全景,
就是吊起来这个场景,除了这一个镜头,基本都是两头切,不给全景,就说明这场景不太好拍,聪明的导演直接省钱了,而整个电影基本就在一艘船上完成,成本真是低的令人发指,最后鲨鱼冲出水面咬人的画面,也假的一逼,但是真的好看,故事不靠这些东西,故事靠风险价值的逆转,比如女主怎么逃出?男朋友都压死男主怎么发生逆转,女主又如何再次逃脱密室,逃脱鲨鱼,这些问题才是这个剧好看的原因,这么标准和典型的小成本电影,剪辑的这么好,真的太难得了。
盘点一下故事的风险价值:
1 实际上男主杀掉第一个男朋友都不算风险价值了,因为估计80%都猜到了,因为这个套路真是老到不能再老了。
2 第一个风险价值就是男主发现女主解开手铐。观众以为会逃脱,或者躲过一劫,然并卵了。
3 第二个是女主用塑料马桶的手拎圈叉伤了男主,一般估计中国导演到这就开香槟了,心想“多牛逼的一个反转!观众一定特别满意!”实际上这时候观众并没有他太多的意外感,找到某个显而易见的道具变成另外一个凶器的戏码也不罕见,比如《绝命毒师》里的盘子,摔碎了成了疯8的凶器,这都太常见了,只有中国烂片导演,没见过世面,或者拿观众当傻子的才会觉得观众看到马桶圈杀人就能高潮——这很常见。这个风险价值其实不是女主用马桶圈伤人,而是女主逃脱没逃脱成功,因为女主逃脱成功和不成功会改变观众心中预想的故事走向,那么最后这个镜头定格在了女主在水中昏迷,把风险价值延续了——女主肯定不会死,那它是漂流到海滩了?还是?结果导演选择是被抓回去了!这个块我觉得很过瘾。
4 下一个风险价值就是男主和男票的打斗,人家这个打斗和咱们成龙那种打斗不同,成龙的打斗没有风险价值!!!!!!!!我再说一万遍:成龙的打斗本身没有风险价值!!!它只是表现打斗本身,你不用猜也知道最后成龙,李连杰赢了!但是这个场景的风险价值塑造成功了!(风险价值指的是能改变观众对故事走向的预期的事,成龙和任何人打架都没有风险价值,因为最后一定它赢!)
1 这个镜头代表男主占了风险价值的上峰,故事走向在观众心中产生了一个预期,就是男票要被干死了!

2 这里发生了风险价值逆转,也就是所谓的反转,这时候,男票占了上风,意味着观众心中的故事未来的走向产生了新的预期。这就好看了,你不能发生一百个事,一看就知道最后成龙赢了,坏人输了。

3 第三个风险价值逆转自然是 老头一板子救了男主。风险价值再次回来,观众也明白了,预期还是得第一个才对。

那么男主杀掉这个救它命的老头不属于风险价值,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因为这老头死不死对整个故事对走向在观众心中的预期没有什么影响。那么其实这也是个活口,后面完全可以写这老头的朋友啊,儿子啊,什么的,来找老头开着船,因为观众预期不在这,这个可以超越观众预期。

4 这个呢,其实不是,但是挺好看,我估计中国导演到这又觉得这是价值风险了,就是男票差点死了,结果出来个直升机那段,这个不改变故事走向,应该就是虚晃一枪,但也算是小的价值风险吧

5 这个撸手铐是个改变价值风险的地方

6 上岸前被逮到,又改变了价值风险,再一次徒劳

7 最后一个价值风险就是公牛没有吃掉她,后面就没风险了,顺其自然,干掉了男主

顺便说一句:短评说长发文艺男,鲨鱼都不吃是假的,鲨鱼很爱吃!~可以增加文艺值。
